您的位置:首页 > 风机

清华大学本科通识书院上新 复旦AI课程覆盖本研学生

来源:jbo竞博电竞官网    发布时间:2025-04-12 09:47:57
商品详情

  “文科招生比例要降到20%”,复旦大学校长金力的一句话,让舆论场炸开了锅。

  “自由而无用”的复旦民间校训尤在,如今高调转向“文理医工四轮驱动”格局。这一国内顶尖高校“大手术式”的改革利刃,切向的不仅是学科结构的优化调整,更戳中了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层痛点:当人工智能、芯片医工等“硬核”领域成为国家战略焦点,人文社科的位置该如何锚定?这一轮高校学科调整与综合改革的重点在哪儿?在科技狂飙与“人文灯塔”的角力中,高校又该如何重塑人才培养的底层逻辑?

  南都注意到,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的建议密集指向这一议题:从“新工科”扩张到“新文科”突围,从学科交叉的硬性指标到教师评价体系的柔性改革,一场关于AI时代高等教育专业重构的“大讨论”正在教育圈发酵。不仅如此,3月以来,清华、北大、武大、人大等多所“双一流”高校宣布本科扩招的学科增设信息中,也让外界感知到这一轮高校专业改革与AI千丝万缕的关系。

  对此,有人疾呼“文科无用论”是短视陷阱,需警惕AI技术狂飙之下,工具理性对人文精神的吞噬;也有人直言,文科“精英化”或是破局之道,与其批量生产“半吊子”学者,不如集中资源锻造顶尖人才。

  事实上,不管是本科扩招还是文科缩减,背后的指向都是交叉融合。采访中多位专家提到一个共识,文科真正的发展趋势不是缩减,而是跨界。

  2023年,中国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明确,“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

  2024年,中国增设国家战略急需专业布点1673个,撤销不适应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专业布点1670个,调整力度空前。

  麦可思研究院年初最新发布的《中国-世界高等教育趋势报告(2025)》显示,近10年新增专业近2万个,其中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相关领域是增设热门;撤销专业数量连年增加(仅2019年同比下降),2023年撤销数量(1628个)是十年前的24倍之多,其中设计类专业领跑撤销榜。

  复旦官网发布的全国人大代表、复旦校长金力在3月5日下午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的讲话全文中提到,复旦深度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按“文科做精、理科做尖、工科做强、医科做新、交叉做活”的方针,实现本科招生人数文、理、医、新工科、交叉学科各占20%,后续存量将只减不增,本科招生增量全部投放交叉领域。且今年还拟实现AI课程覆盖全体本研学生、AI+教育覆盖全部一级学科、AI素养能力要求覆盖全部学位项目。

  “文科很重要,一个成熟的社会,文科比理科更重要。关键在目前的时代背景下,文科要多少本科生?”复旦公布最新的本科招生方案后,金力在接受各个媒体专访时犀利发问。

  结合近期多所“双一流”建设大学本科扩招方案来看,学科交叉、人工智能、基础学科等都成为高频词。

  如清华大学成立新的本科通识书院,着力培养AI与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北京大学扩招方案主要依托元培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工学院以及临床医学专业,强化AI通识素养;中国人民大学则聚焦数字时代发展前沿,将在人工智能、智慧治理等“AI+”前沿领域前瞻布局交叉复合型人才储备;武汉大学的扩招名额重点面向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着力培养AI与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

  一面是国内优质本科名校纷纷扩招,另一面则是“文科消亡”成为全世界教育界热议的线年,哈佛本科生学院取消了不少于30门课程,涉及20多个系,其中历史和文学院系受冲击最大。在全球性高校财政赤字加剧的背景下,停办“实用性”不强的文科专业无疑成为一众高校的选择,文史哲及艺术类专业也因此沦为全球大学专业裁撤“重灾区”。

  目光转回国内,在教育部推动全国20%学科调整的大背景下,多个省份高校不久前都提出,要提高理工农医类专业占比。2024年教育部公布的撤销专业名单中,文科类专业占比突出,有统计显示,公共事业管理被撤销88次,汉语言、英语等传统文科专业也频繁上榜,部分高校甚至裁撤人文学院。

  梳理资料可见,文科专业在这波学科专业裁撤调整中确实受到了冲击。以C9大学联盟中的浙江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

  浙大作为C9大学联盟里学科门类最齐全、本科专业最多的高校,在其占比近四成的56个文科专业中,2024年停招的有20个;而以理工科为主的中科大,在2023—2024学年撤销了42个本科专业中的6个,其中就包括英语、考古学、传播学3个文科专业。

  以哈佛为代表的全球多所顶尖院校减少文科招生,而中国高校的减招、停招、撤销专业也集中在文科,一度引发互联网对“文科衰退”的讨论。

  “有人声称学文科是向上讨好、文科硕士没有价值、文科是服务业等。我认为这源于他们根本不了解文科的重要性,只是通过贩卖焦虑来获利。”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陈众议,就在今年两会期间建议,应在各层级教育体系中加强文科建设,创造既有宏大理想、家国情怀又如撮盐入水、化于无形的文科教育体系。

  “我并不反对在特定阶段适度推动理工农医等学科发展,然而绝不能以牺牲文科为代价。因为理工科的发展也离不开文科提供的文化滋养和想象力。”陈众议坦言。他主张模糊文理之间的界限,扩大通识教育的范畴,尤其是要全方面提高各学科学生的理解沟通能力、艺术涵养等,而这些都更多来自文科素养。

  “文科式微不是一件好事。高校育人最大的价值,毋庸置疑应该是思想价值、文化价值。如果学科优化调整到最后,文科专业都没人去搞了,特别是涉及到文史哲这种基础学科,难道未来的人们就只需要一个冷冰冰的机械世界吗?”全国政协委员、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在接受南都专访时指出,近年来教育圈盛行的某些功利主义教育观须警惕。“有些专家称高校教育教学所有目标就为了就业,把学生当成就业的工具,我反对这种工具主义的观点。”刘林表示,从布局更高层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层面来看,未来最好的产业一定是技术与人文相结合、融合的。

  “‘文科没用’这种观点这两年非常普遍,这实际是社会上人文素养不够高的一种重要体现。”曾连续两届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媒体人白岩松更是一针见血指出,一个社会的前进就像造一辆车,现在理工科包括高科技快速的发展,相当于发动机越来越澎湃,动力越来越足;而人文学科则是一辆汽车上重要的“方向和制动”,加上理工高科技的能量充沛的“发动机”,这辆车才是最优质的。

  “发动机动力越来越足,却不能有很好的方向,尤其不能有很好制动时,后果会是怎样?”白岩松在央视的采访中直言,他并非呼吁要有更多的文科,而是强调学科之间一定要跨界和交融,理工科必须加入越来越强的人文素养,而学文科的也要懂技术。

  “目前文科面临的冲击,部分原因是文科教育自身有一定的问题,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让人觉得文科容易被替代。”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罗卫东直言不讳地点出,文科的问题不是知识体系本身,而是现有的文科课程以及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存在结构性不匹配。

  “比如,民办教育文科专业就存在过剩现象。由于文科办学成本低,民办教育开设了过多的人文社科专业,叠加不断扩招,这些低水平文科专业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的确应该压缩。”罗卫东观点明确:AI时代的确要重新审视文科价值,反思过去文科建设的问题,构建适应未来的文科体系。

  采访中,大部分业内专家倾向认为,文科在中国并未“边缘化”,文科招生减少是因为过去文科扩招后与就业岗位不匹配,而进行的结构优化。同时文科与理工科的学科交叉正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新趋势。

  即使是在优化文科上“打头阵”的复旦,校长金力也在发声中特别提及了文科缩减另有前提,即“会有大量的新文科”。金力甚至直接晒出复旦当前文科师资占比38.8%,表示复旦的文脉传统不会丢,但强调“文科一定要做得很精,你必须是所在领域里最顶尖的人。”

  据悉,复旦大学为了培养文理复合型人才,推出了“本科学程项目”,这中间还包括“神经语言学”“数据智能与商业决策”“生物考古”等跨学科交叉融合学程。此外,上海交通大学的新文科也在建设中,拟聚焦文理交叉,依托人文社科平台构建STEAM课程体系。

  2023年4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在介绍《改革方案》的出台背景时曾谈到,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深入推动,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布点较2012年新增1.7万个、撤销和停招了近1万个专业点,每年调整幅度将近5%,专业动态调整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推进了一场数量足够多、力度足够大、频度足够高的专业结构改革。

  临近《改革方案》出台两周年,AI正以狂飙之势席卷社会各领域,重塑人才教育培训与就业市场,翻译、“码农”等职业首当其冲,也促使高校主动探索专业学科改革与人才教育培训方式发展的新方向。

  “如果大学把改革作为扩张学科领地、争取资源的手段,那投入效率往往不高。”谈及改革,金力在复旦今年的春季工作会议上曾旗帜鲜明地表示,一定要避免“膨胀式改革”,把改革重心放到结构性、内生性的“存量改革”上来,实现提质增效的内涵发展,构建自主自强的办学格局。

  而如何把改革重心放到结构性、内生性的“存量改革”上来,也是高校在这一轮改革中要做好布局谋划的一个重要问题。

  如果说2023年的《改革方案》给高校学科专业改革设置了一个“倒计时”,那么今年初以DeepSeek为代表的AGI加速发展,则成为推动这一轮调整改革的“加速器”。

  2025年的春天,能看到以“双一流”大学为代表的一众高校,都在纷纷积极拥抱AI进行内部变革。在谋划专业结构调整时,任何一所高校都不能不考虑怎么借力人工智能来谋求新发展,“AI+”已成大势所趋,许多顶尖高校早早将AI素养列为全校必修课,且更加强化学科交叉。

  “高校积极拥抱AI科技,并以此推动学校更好发展,是应有之举。”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谈到,华东师大已提出了AI for EDU的综合改革目标,这几年广泛开设AI相关课程。“包括软件学院在内的多个学院,已开设了200余门AI相关系列课程。”此外,在学科建设方面,华师大建设了智能教育研究院、空间人工智能学院等,以推动AI赋能教育学、遥感学等学科转型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清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在谈到AI时代高校金融教育转型时亦曾表示,传统的以金融知识为主授的专业商学类课程已经过时了,未来金融学科要培养AI与金融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据悉,去年开始,清华大学已经为每一位入学的新生配备了AI学习助手“清小搭”。

  而对于全国高校掀起的AI热潮,今年不少代表委员也都顺势建言献策,呼吁将AI素养考察纳入新课标,将AI课程纳入高等教育课程教学体系等。

  如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医科大学副校长于春水就建议,构建AI教育体系,在职业院校、高校开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研发技术、产品设计和服务管理的高品质人才。同时,引导非人工智能专业加强人工智能教育,培养复合型交叉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副校长尹双凤则呼吁,立足国家“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推动高校课程教学体系的动态更新与跨学科融合。

  狂飙的技术下,高等教育释放出热切拥抱AI的热情,这是否意味着这轮专业调整中所有高校都要一拥而上设置AI相关专业呢?

  对此,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陈志文两年前在《对高校学科专业设置改革的四点看法》中的一段话,或能提供另一种更冷静的参考。

  “我们也要警惕一些盲目赶时髦的学科专业设置改革。社会上热衷什么就设置什么,罔顾科学性与自身定位。人工智能很重要,但坦率地讲,其并非普通高校有能力设置的专业。而一些社会上流行的概念,往往只是一个市场噱头,缺乏基本的科学体系,无法支撑起一个学科专业,因此学科专业设置改革必须脚踏实地,立足科学,立足自身。”

  这段两年前的话,恰似前瞻性地呼应了金力所提的,避免“膨胀式”、坚定“存量改革”的高校变革之路。

  2025年的这个春天,在文理平衡与学科革命的十字路口,中国高校将有何为,又将何往?改革征程仍长,我们拭目以待。

  央视网消息:眼下正值“金三银四”春招黄金期,各地抢抓春季招聘关键期,已累计开展12.9万场线下招聘会,累计提供岗位信息3147.4万个次,为毕业生求职搭建平台。

  特朗普又开始威胁:对墨西哥加关税!关税暴涨40倍,有美国电商撑不住了:一半雇员或被解雇!金价再暴涨!美债继续波动,是谁在抛售?

  据新华社4月11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10日威胁说,如果墨西哥没有按照美墨两国间1944年的一份协议按量向美南部的得克萨斯州供水,将对墨实施包括惩罚性关税在内的制裁措施。

  “令人震惊、史无前例”!美媒爆:美政府将6000多名仍在世合法身份移民列入死亡人口数据库

  美国《》当地时间10日发布报道称,根据该媒体获得的记录以及四名知情人士的消息,美国社会保障署本周在国土安全部长诺姆的要求下,将6000多名以拉丁裔为主、仍在世移民的姓名和社会保障号码,添加到了用于追踪死亡人口的数据库中。

  受到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持续冲击,当地时间周三,欧洲主要车企的股价普遍下挫。当前,英国、德国等多家车企已经陆续宣布暂停发货、闲置工厂等应对措施。CNBC 蒋钰:当地时间周三,欧洲汽车巨头的股价继续受到了特朗普关税政策影响,延续了近期的跌势,截至收盘普遍下挫。

  刚刚,京东宣布:2000亿元!盒马、永辉等零售巨头集体出手:帮助外贸企业扩宽内销渠道

  近日,商务部组织有关商协会、大型商超和流通企业座谈,研究更好地发挥各自优势,帮助外贸企业扩宽内销渠道。同时通过“内外贸一体化”政策帮助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在政策号召下,各家企业迅速行动。

  天津市委原副秘书长,市委信访办公室、市人民政府信访办公室原主任孙建华被查

  据天津市纪委监委消息:天津市委原副秘书长,市委信访办公室、市人民政府信访办公室原主任、市人民政府信访办公室原党组书记,市委社会工作部原副部长孙建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天津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二级演员程红,被撤职!详情披露:参加欧洲巡演期间,到巴黎、布鲁塞尔、鹿特丹等地违规公款旅游

  4月11日,兰州市纪委监委通报4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其中披露,兰州大剧院原院长助理程红,因存在违规公款旅游等问题,已被撤职。

  日前,武汉审结一起买卖国家机关证件案件,一家名为“梧桐妇产”的民营医院,两位院长、一位医保办主任及业务员,共4人因贩卖出生医学证明被判刑。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编辑小娄2022年12月29日这天,消失在大众视野许久的央视主持人朱军在社交平台上更新了一则内容。


上一篇:Giulia朱丽叶 优惠方针

下一篇:盘点!防爆电器上市龙头股票名单合集(2025415)